• 学生
  • 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暨双创建设
  • 会议
  • 滚动图片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8-17

吉林大学国家级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吉林大学国家级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教育部简报〔2010〕第115期

吉林大学国家级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秉承“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激励个性、提高素质”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体系、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创新,构建起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2009年完成的“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学设计实验内容。中心将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实验课程综合设计、专业实验、毕业论文紧密衔接,构建了“4个特色课程、3个结合、2个综合、1个加强”的实验内容体系。4个特色课程,即生物学基础实验、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研究创新实验、校内实训实验;3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基础专业实训实习内容有机结合、实验科研工程社会应用有机结合;2个综合,即同一门课程内容、技术和方法的综合,相关课程内容、技术和方法的综合;1个加强,即鼓励学生承担各级各类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创新竞赛活动。这一实验内容体系,促进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良性互动。构建起由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开展模拟科研训练,再到产学研结合实际训练的“递进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中心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融“精讲、自学、指导、讨论、启发”为一体,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建立符合学生现代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第一堂课是安全、环保和实验习惯教育课,加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实验习惯,扎实掌握仪器设备操作,减少仪器设备损坏。采用开放式教学,选聘一名博士生导师担任总指导,组织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同时,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77个、网络课程13部、视频录像6部,全部在网上运行,创办了《大学生创新实验》期刊和创新实验网站。还制定了创新实验实施的“九个阶段”,即立题阶段、获取信息阶段、设计方案阶段、方案评审阶段、实验实施阶段、总结讨论阶段、撰写论文阶段、成绩评定阶段、奖励与经验交流阶段。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一是搭建“三实一创”(实验、实训、实习和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从基础层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训练,到综合层的仿真实训,再到提高层的真实训练,最后到创新层的科研训练。设计了仪器设备、公共设施、专业功能和交流四个平台。二是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加强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创新实践活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的“精、细、实”的管理,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发与应用,建立“网络学习小课堂”,开发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助教系统”、局域网络通讯系统等。三是建立实验室运行长效机制。专设7间实验室和相关仪器室实行24小时全方位开放,其它实验室根据需要开放。四是组建专兼职结合指导团队。成立大学生创新实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 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培训和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学术委员会负责检查、监督、指导创新活动,组织教育质量评估、竞赛评审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刊物编辑等工作。将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课程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专设一名博士生导师做总指导,并根据学生选题,选派科研方向与之相近的教师、研究生协助指导。

通过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技术、掌握新方法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毅力品质、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近5年来,本科生承担创新实验项目251项,创新实验发表研究论文194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31项,获创新奖174项,因创新实验成绩突出破格保送硕士研究生25人。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的“创新实验”专项奖学金286人。

(责任编辑 傅佩佩)